发布时间:2025-09-11 人气:
紫云“五峰杯”足球赛,贵州紫云自治县一年一度的夏日狂欢,49支球队,1200多人挤在五峰山下的球场,汗水、呐喊、欢呼,点燃了整个小城。这不是普通的足球比赛,而是紫云人骨子里流淌的热爱,是几代人踢出来的骄傲。37年的坚守,从烂泥地到标准球场,这场赛事早就成了紫云人的精神图腾。
1989年,紫云一群年轻人爱足球爱到发疯,自己掏钱在五峰山下整了块简易球场。场地坑坑洼洼,像块庄稼地,但他们不在乎,踢得热火朝天。第一届“五峰杯”就这样诞生了,没啥花哨的名字,就因为球场在五峰山下,简单直接。从那天起,每年8月1日,紫云人就有了自己的节日,足球成了他们的命根子。
郑先生,50多岁的老球迷,踢了30多年“五峰杯”。他回忆当年,球场烂得像泥塘,踢一脚球鞋就陷进去,但没人抱怨,大家只想把球踢进门。郑先生说:“那时候条件差,可我们心里热乎,踢球就是为了这份开心。”如今他加入了38岁以上的A38组,跑不动了但还在坚持,只为把这份热爱传给年轻人。
今年“五峰杯”热闹非凡,49支队伍里不仅有本地人,还有9支外地队,来自仁怀、罗甸、织金等地。更有意思的是,几个外国朋友也来凑热闹,肯尼亚的克里斯、尼日利亚的球员,个个踢得带劲。克里斯去年就来过,爱上了紫云的辣子鸡和热情的球迷,今年又带着队友杀回来,目标直指决赛。他说:“这里的足球氛围太棒了,紫云人真会玩!”
比赛不只是男人的舞台,女子组、少年组、幼儿组,各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赛场。小朋友们在场上跌跌撞撞,大人们在场边喊得嗓子都哑了。观众席上,不管下雨还是大太阳,球迷们从不缺席。王佳兴,30岁的紫云本地人,每天都守在球场看比赛。他说:“看到球员们在场上拼,我的心也跟着跳,家乡有这样的比赛,太骄傲了!”
“五峰杯”不只是踢球,还带着紫云的文化味儿。开幕式上,苗族舞蹈、侗族大歌轮番上演,球场边的小吃摊摆满了酸汤鱼、糍粑,游客吃得满嘴油。外地来的罗望,罗甸县的参赛队员,第一次来紫云就被震撼了。他说:“比赛氛围好,天气凉快,球迷热情,紫云的足球文化真有味道。”
紫云人把“五峰杯”当宝贝,不光因为足球,还因为它让小城更热闹。县里这些年搞“体育+文化+旅游”,不只办足球赛,还有篮球赛、攀岩赛,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。2024年,紫云旅游人数涨了20%,光“五峰杯”期间,县城酒店就订满了。游客来了,看比赛、吃美食、逛景区,钱包也鼓了。
黄芳,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,说得实在:“我们就是要月月有活动,季季有比赛。”“五峰杯”带来的游客多,县里想着怎么把人留下来。建更好的球场,办更多的活动,让大家来了还想再来。2025年,紫云还计划搞首届马拉松,秋桥文化广场也在建,紫云的热闹劲儿只会越来越足。
比赛的魅力不只在球场,还在人与人的连接。克里斯说,他去年踢完比赛,紫云的球迷请他吃夜宵,聊到半夜都不想走。郑先生也说,每次比赛完,队友们聚在一起喝点小酒,聊聊当年踢球的傻事,感觉时间都慢下来了。这种人情味,是“五峰杯”最打动人的地方。
“五峰杯”踢了37年,从一块烂泥地到现在的五峰竞技体育场,硬件变好了,但那股纯粹的热爱没变。郑先生现在跑不动了,但他看着年轻球员在场上飞奔,眼睛里全是光。他说:“只要有人接着踢,紫云的足球就不会停。”这不只是比赛,更是紫云人一代代传下来的心气儿。
外地游客越来越多,紫云的名气也越来越大。罗望说,他回去后要把“五峰杯”的故事讲给朋友听,喊他们明年一起来。克里斯也憧憬着,中国的足球会越来越强,紫云的球场会迎来更多外国朋友。比赛不只是紫云人的狂欢,也成了连接外界的桥梁。